| 
			藏經題名  | 
			函卷數目  | 
			刊刻年代  | 
			刊刻處所  | 
			特色簡介  | 
		
		
			| 開寶藏 | 
			480函5048卷收經1076部 | 
			北宋太祖、太宗朝 (971-983) | 
			杭州(浙江) | 
			卷軸裝。我國首部官刻大藏經叢書,也是首度以千字文編號的藏經。雕版十三萬片,刻工精良,雕後賜給日本、契丹、西夏、高麗諸國,並頒賜國內各地,影響後世甚鉅。 | 
		
		
			| 契丹藏(遼藏) | 
			579函6006卷收經1373部 | 
			遼興宗、道宗朝 (1031-1064) | 
			南京(北京) | 
			卷軸裝。遼代官版大藏經,反映出遼代高度的工藝水準。這是大藏經中版式最小的一部。 | 
		
		
			| 崇寧藏(崇寧萬壽大藏經) | 
			580函6108卷收經1440部 | 
			北宋神宗、徽宗朝(1080-1104) | 
			福州東禪寺(福建) | 
			我國首部私刻大藏經,也是首次採用經摺裝形式的藏經,版式成為以後大藏經的楷模。 | 
		
		
			| 毗盧藏 | 
			595函6132卷收經1451部 | 
			北宋徽宗至南宋孝宗年間(1112-1176)
         | 
			福州開元寺(福建)  | 
			經摺裝。福州名士蔡俊臣等人發起的私刻本,與崇寧藏先後刻於福州,兩者版式接近,不過毗盧藏的版面比較小。 | 
		
		
			| 圓覺藏(思溪圓覺藏、前思溪藏) | 
			548函5480 卷收經1435部 | 
			北宋末年至南宋高宗年間(1132)
         | 
			湖州思溪(浙江吳興)圓覺禪院 | 
			經摺裝。圓覺藏與資福藏皆寺院私刻本,先後刻於思溪,版式又相同,故被認為是同一部經,合稱為思溪藏。 | 
		
		
			| 資福藏(思溪資福藏、後思溪藏) | 
			599 函5940 卷收經1459部  | 
			南宋孝宗朝(1175) | 
			安吉州法寶資福寺(浙江吳興) | 
			經摺裝。資福藏的前五百四十八函,完全依據圓覺藏的原版片印刷,僅後五十一函是補雕的。 | 
		
		
			| 趙城藏(金藏、趙城金藏) | 
			682 函6900 卷收經1570部  | 
			金太宗、世宗朝(1149-1173) | 
			山西解州天寧寺  | 
			女信士崔法珍發起勸募的私刻藏經。傳說她為了募集資金,不惜以斷臂發大願。本藏以開寶藏為底本,也承襲了開寶藏的卷軸裝形式。 | 
		
		
			| 磧砂藏(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) | 
			591 函6362 卷 收經1532部  | 
			南宋理宗至元英宗年間     
        (1225-1322)  | 
			平江府磧砂延聖院(江蘇蘇州) | 
			經摺裝。寺院私刻本。雕印期間由於火災、改朝換代而中斷約三十年。元代續雕的部份,有西夏僧人管主八參與編修;由於西夏是屬於西藏佛教系統,所以本藏元刻部份的插圖,表現出西藏-尼泊爾的圖像風格。 | 
		
		
			| 普寧藏(杭州餘杭白雲宗南山大普寧寺大藏經) | 
			587 函6327 卷 收經1594部 | 
			元世祖至元年間(1277-1290)  | 
			餘杭南山大普寧寺(浙江)  | 
			這是元代佛教的一派白雲宗的私刻大藏經。經摺裝。本藏的續刻部份(1306)也是由管主八主持雕印,加入了許多密教經典。 | 
		
		
			| 弘法藏  | 
			7182 卷收經1654部  | 
			元世祖至元年間(1264-1294)  | 
			大都弘法寺(北京) | 
			經摺裝。元初官刻大藏經,過去僅見於著錄,1984年在北京智化寺發現的元代刻本佛經,一般以為就是這部弘法藏。 | 
		
		
			| 元官藏(元代官刻本大藏經)  | 
			651 函6500 卷 | 
			元文宗、順帝朝(1330-1336)  | 
			雲南省圖書館 | 
			經摺裝。本藏過去未見於著錄,1982年在雲南省圖書館發現了這部藏經,是歷代大藏經叢書中,版式最大的一部。 | 
		
		
			| 洪武南藏(初刻南藏) | 
			678 函7000 卷 收經1600部  | 
			明太祖洪武年間(1372-1399) | 
			南京蔣山寺(江蘇) | 
			經摺裝。明代第一部官刻大藏經,刻成十年之後,版片就因為火災而焚燬,傳世印本極為罕見。1934年在四川崇慶縣上古寺發現僅存的孤本。 | 
		
		
			| 永樂南藏(明南藏、南藏) | 
			636 函6331 卷收經1610部  | 
			明成祖永樂年間(1412-1417) | 
			南京禮部(江蘇) | 
			經摺裝。明代第二部官刻大藏經。刻工較為粗糙,不過全國各地的寺院都可以請印,所以流通量很大,傳世本也比較多。 | 
		
		
			| 永樂北藏(北藏) | 
			693 函 6924 卷收經1662部  | 
			明成祖、英宗朝(1421-1440)  | 
			北京 | 
			經摺裝。明代第三部官刻藏經,是成祖北遷後的宮廷精華本,僅頒賜名山大寺,傳世不多。為表現宮廷氣魄,版式字體皆加大,刻工裝潢精美。 | 
		
		
			| 武林藏 | 
			殘本少,全藏規模不詳。 | 
			明成祖永樂二十年前後(1422) | 
			杭州(浙江) | 
			經摺裝。明代著名的私刻本,過去僅見於著錄,1982年首度發現殘本十七卷。 | 
		
		
			| 萬曆藏 | 
			678 函6234 卷收經1659部  | 
			明神宗至清世祖年間(1589-1657) | 
			南京(江蘇) | 
			經摺裝。明末清初私刻的藏經,過去未見於著錄,1983年在山西發現了尚稱完整的全藏。 | 
		
		
			| 嘉興藏(徑山藏) | 
			343 函12600 卷收經2090部 | 
			明神宗至清聖祖康熙年間(1589-1676)
         | 
			山西五臺山、浙江餘杭徑山、嘉興楞嚴寺
         | 
			第一部包背方冊裝的藏經,一改過去經摺裝的傳統,有助於佛典流通。收錄大批藏外典籍,卷末願文包括出資者、寫校刻工姓名、雕版時地、該卷字數、用工銀兩等,是研究明清社會經濟的最佳史料。 | 
		
		
			| 
			龍藏(乾隆版大藏經、清藏) | 
			724 函 7168 卷收經1669部  | 
			清雍正、乾隆年間(1735-1738)  | 
			北京賢良寺 | 
			經摺裝。清代唯一的官刻漢文大藏經,也是頒賜全國各大寺院之用,印出總數不超過一百五十部,極為稀珍。歷代木刻本大藏經中,以這部龍藏的版片保存最為完整。 | 
		
		
			| 頻伽藏(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) | 
			40函413冊8416 卷收經1116部  | 
			清宣統元年至民國二年     
        (1909-1913)  | 
			上海頻伽精舍 | 
			線裝。民國以後第一部私印大藏經,由於出資者包括一位英籍猶太人哈同,也稱為哈同大藏經。 | 
		
		
			| 普慧藏 | 
			其他藏經未收入之經論疏釋  | 
			民國三十二年 (1943- ) | 
			上海普慧大藏經刊印會  | 
			線裝。尚未完成,印本不多,與頻伽藏同為民國以後出版的兩種鉛印本藏經。 | 
		
		
			| 中華大藏經(中華藏) | 
			220冊收經逾4200種23000卷 | 
			1984年迄今 | 
			北京中華書局 | 
			1982年北京中華書局成立大藏經編輯局,以趙城藏為基礎,參校高麗藏等其他藏經,廣收歷代一切藏經、孤本與相關佛典。 | 
		
		
			| 初刻 高麗藏 | 
			570 函5924 卷續藏經4000卷 | 
			韓國高麗顯宗、文宗年間(1011-1082) | 
			  | 
			韓國先後刻過兩部漢文藏經,都是高麗王朝官刻本。初刻本以北宋傳入的開寶藏為底本,故亦為卷軸裝。版片後來毀於蒙古兵燹,故傳本稀珍。 | 
		
		
			| 再刻 高麗藏 | 
			639 帙6589 卷收經1521部  | 
			韓國高麗高宗年間(1236-1251)  | 
			  | 
			卷軸裝。再刻本以我國開寶藏、契丹藏以及初刻高麗本互校,再行重刻。日本大正藏以此為底本。 | 
		
		
			| 天海藏(寬永寺藏、東山藏) | 
			665函6323卷收經1453部 | 
			日本江戶時代 (1637-1648) | 
			江戶東山寬永寺 | 
			經摺裝。以我國宋代思溪藏、元代普寧藏為底本。 | 
		
		
			| 黃檗藏(鐵眼藏) | 
			734函7374卷收經1618部 | 
			日本江戶時代 (1669-1678) | 
			山城州宇治黃檗山寶藏院 | 
			以我國明代嘉興藏為底本,也採用嘉興藏的包背方冊裝形制。印本在日本很普遍。 | 
		
		
			| 弘校藏(日本校訂縮刷大藏經) | 
			40函418冊8539卷收經1916部 | 
			日本明治年間 (1880-1885) | 
			東京弘教書院 | 
			線裝。以高麗藏為底本,另參校我國資福藏、普寧藏、嘉興藏,並收入許多日本舊傳古本與日本僧人的著作。 | 
		
		
			| 卍字藏(日本校訂訓點大藏經) | 
			37函357冊7082卷收經1625部 | 
			日本明治年間 (1902-1905) | 
			京都藏經書院 | 
			線裝。匯集印度、中國的佛教著作。印成後不久,由於火災而被焚殆盡,傳世原本不多,但有影本流傳。 | 
		
		
			| 卍字續藏(日本續藏經) | 
			151函751冊6957卷收經1660部 | 
			日本明治、大正年間(1905-1912) | 
			京都藏經書院 | 
			線裝。廣收中、日未曾入藏的佛教典籍。編印時正當日俄戰爭,故附有陣亡日軍名單。與卍字藏同樣經回祿之災,印本少,也以影本流傳。 | 
		
		
			| 
			
			卍大正藏(日本新修大藏經) | 
			85函100冊13520卷收經典圖像3360部 | 
			日本大正、昭和年間(1924-1934) | 
			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| 
			線裝。體例新穎,校勘精良,使用方便,又有大谷大學等編大正新修大正藏索引,是目前學術界及民間流通最廣的漢文大藏經。 |